2018年,重庆机场的到达大厅喧闹无比,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站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,满头白发,双颊深陷,牙齿早已脱落,拄着拐杖,脸上写满了迷茫与困惑。他转向身旁的女儿,哽咽地问道:“为啥子骗我?明明是台北,为啥说是重庆?我等了72年!”在这一瞬间,周围的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,快门声此起彼伏。这个场景,不是电影中的戏剧,而是92岁老兵萧家福的真实故事——一个曾被遗忘的名字,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两岸三地。
萧家福没有回应,双手微微发抖。72年前,16岁的他并未想到,自己会在岁月的长河中错过那么多。当时,他和所有重庆的孩子一样,在战乱的清晨躲进了山林,躲避着国民党的征兵队。他的父亲身体虚弱,母亲瘦得几乎没了血色,而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几个弟弟等着他照顾。但作为家中的长子,责任让他无法犹豫太久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,军警的怒吼声充斥了耳边,萧家福被硬生生拖走了。此时的他,心里依然抱有侥幸:前线的战斗总会结束,总有一天能回到家中。然而,随着日军逼近贵州,重庆的街头开始沸腾,年轻人纷纷投入到这场无法停息的战争中。萧家福也曾经历过短暂的挣扎,他看到一些年轻人无力抵抗,徒手跳上离开的卡车,心里深知自己可能无力回天。
展开剩余76%战争的残酷远超萧家福的预期,他记得那些战争中的痛苦景象,伤员的哀号,浓烈的血腥味,甚至一些女孩们忙碌着清洗伤口的手忙脚乱。但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变得模糊,每次回想,脑海中总是一片红色的晕影,难以言明。独山战役中,他侥幸存活,然而,回家的路却越来越远。
1946年,萧家福的命运再度转弯。当他还未能喘口气,也未能和年迈的父母说清楚自己的未来时,命运将他再次推向了未知的前方。他被征召到南天门的码头,长江水滚滚向前,战士们在小船和大船之间忙碌,萧家福依旧唱着军歌,心里想:这一次的任务完成后,很快就能回家。然而,这一去,便是永别。时光荏苒,离开故土已成了再也无法改变的事实。萧家福也常在心中想,如果当初多留一会,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?
战争中的萧家福把自己视作“炮灰”,无数次心里骂着自己是国民党派出的牺牲品。浙江、贵州、云南、海南,这几个战区无一不充斥着混乱与痛苦,兵败如山倒,最终,台湾成为了他唯一的归宿。当他踏上岛屿时,才恍若明白,自己这一生再也无法回到家乡了。
萧家福回忆过往的日子时,常常在孤独的夜晚默默流泪。想到父母的辛劳,想到那些年未曾见面的时光,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。在台湾,他拼尽全力想调往金门,想要更接近大陆,但最终没能如愿。岁月流逝,家中两位老人先后去世,萧家福终究在困顿中度过了这一生。虽然他娶了台湾女子,却依旧无法维持家计,最终妻子因贫困而离开,只留下他独自抚养五个孩子。无论如何,他都在坚守家庭的责任,白天做工,晚上却常常饿着肚子入睡。身为重庆男人,他从不认为自己需要证明什么,只是默默地扛着。
直到76岁那年,萧家福因一场跌倒摔断了腿,才开始停下步伐,休息一段时间。然而,尽管如此,他始终没能回到自己曾经的故乡。在退休前,他连一双鞋子都是由工厂或部队发放的。生活的困苦,让他逐渐变得更加倔强,但他从未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。曾有人劝他回家看看,他总是以“没钱”为由推辞,但事实上,他早已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,甚至一分钱都舍不得花。他所能保卫的,不是自己的面子,而是一个家。
1988年,两岸恢复了交流。萧家福的老乡偶尔有消息传来,而他的女儿萧慧蓉,也从台湾得知了有关重庆的情况。她拿到一封信,信中充满了泪水。这封信让萧家福每每读起时都不禁泪流满面。在重庆,他的家已经不复存在,父母早已离世,弟弟罹患癌症。尽管如此,萧家福始终说着“等一下,来年再说”,却没有人真心等得起。
直到2018年,萧家福的儿女们决定,不能再让父亲继续等待。他们组织了一个寻找亲人的行动,借助互联网的力量,发出了寻人帖。在这过程中,他们几乎翻遍了每一份黄历和通讯录,打遍了所有的电话。幸运的是,这一次,命运终于眷顾了他们。不到三天,他们找到了重庆的一个亲戚——萧光荣。得知家族仅剩下萧家福一人,他的心情颇为复杂,哭泣的眼泪也似乎早已没有力气流淌。
2018年10月,萧家福终于带着儿女们回到重庆。刚下飞机,他便语无伦次地看着城市的高楼大厦,指着那些建筑感叹:“这不是台北吗?不是重庆!”经过了72年的岁月变迁,城市的模样已变得面目全非,曾经熟悉的老街消失不见,祖宅门口的路灯亮起,然而身边的年轻人却并不认识他。站在祖坟前,萧家福默默叹息,终于,在儿女的搀扶下,他磕头祭拜,完成了那一生未曾实现的心愿。
这一刻,72年的等待,终于在萧家福的心中找到了些许的宁静和释然。尽管父母早已不在,家园不再存在,但他终于回到了那个曾经属于他的地方。无论如何,归属感是无可替代的,家,始终是他这一生最深的牵挂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尚配资-配资平台-股市5倍杠杆-股市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