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县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东下冯遗址和西阴村遗址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,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,夏县文保中心、团县委、县少工委将联合开展公众考古活动,让广大青少年亲身感受考古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,大家赶紧来报名吧!
东下冯遗址简介
东下冯遗址现存面积约110万平方米,是目前晋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夏商时期聚落之一,遗址位于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北部,属运城盆地东缘,遗址核心区东距中条山仅1.5公里,发源于中条山的青龙河从遗址中部穿过。遗址东北距以发现夏商时期冶铜遗存著称的绛县西吴壁遗址大约是30公里。
展开剩余76%根据考古发掘报告,东下冯遗址夏商时期遗存共分为六期,其中一至四期属夏时期,五、六期为早商时期。与冶铜相关的遗物,始见于第三期,零散的发现在地层、灰坑、房址、水井等遗迹中,铜器器类以武器、工具为主,还有一些与冶铜相关的遗物。III至VI期共发现铜爵1件,这也是东下冯遗址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铜容器,出土于六期的一座墓葬中,这件铜爵形制为典型的早商风格,显示出早商王朝与东下冯遗址密切的关系。铜工具有铜凿2件、铜刀6件,武器有铜箭镞21件,还有不明器形的残铜器3件。铸造铜器的石范10块,从器形判断这些石范用来铸造铜刀、凿、斧、箭镞等器类,还发现铜炼渣30余块。
来源:山西文物
西阴遗址简介
西阴遗址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西北部一高地,俗称“灰土岭”的地方。民国 15年(1926)3月,由李济和袁复礼先生调查发现,同年 10 月首次发掘。1994年10—11月,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西阴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。
西阴遗址属于仰韶文化,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,五帝时代的下限应是龙山时代,上限应不早于仰韶时代后期,“黄帝”在时间上正好跟西阴村的西阴文化有段“同时期”,这种“巧合”不仅难得,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嫘祖故里就在西阴。
来源:夏县融媒体中心
活动目标
1、强化文物保护意识。通过实地体验,让青少年深刻领悟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珍贵价值,树立起保护文物的强烈意识,主动担当起保护文物的社会责任,自觉抵制破坏文物的行为。
2、深度渗透专业知识。借助实地观摩、专家讲解与互动体验,引导青少年掌握考古学专业知识,深度了解西阴遗址/东下冯遗址在华夏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意义,激发其对历史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。
3、营造社会文化氛围。借助现场青少年的亲身体验与感悟,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,将考古文化与文物保护理念传播至家庭、学校及社会各个层面,引发全社会对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的高度关注与思考,营造社会各界关注、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。
主办单位
山西省考古研究院、夏县文物保护中心、共青团夏县县委、夏县少工委
活动安排
考古发掘工地公众考古时间发掘单位备注东下冯遗址2025年8月20日上午9:30-11:00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西阴村遗址2025年8月27日上午9:30-11:00山西省考古研究院
参观考古发掘基地,由考古专家进行现场讲解,观看考古发掘成果,参与陶片整理、拼对体验等活动。
参与方式:通过扫码进群接龙预约报名,每场活动限定30人,以报名先后顺序为准,报满截止。活动当日按规定时间自行到活动地点报道,并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进入场地。
注意事项
1.完成预约报名人员自行乘车前往考古基地报到,往返交通安全责任自负,所有停泊车辆需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管理。
2.参观过程中需全程紧跟讲解员,不得独自停留,大声喧哗、追逐打闹,不得阻碍基地正常工作。不得在工作现场饮食、吸烟,不得随意丢弃杂物,不允许携带宠物参观。
3.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人员安全,所有参观人员必须严格服从考古基地的安全管理规定。
4.考古基地禁止拍照。
5.考古基地参观内容可能包括人类骨骼等遗物,如有介意,请提前告知工作人员。
6.媒体记者发布新闻,其文字部分应尊重考古发掘事实,禁止断章取义和夸大内容。要采访或报道考古发掘负责人,须经本人同意后方可进行。
7.谢绝自媒体记者进入考古基地现场直播。
初稿:李沐晨
编辑:李祎鑫
审核:樊 聪
发布于:北京市宝尚配资-配资平台-股市5倍杠杆-股市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