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8日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28名队员,奔赴有着“中国板栗之乡”之称的黄冈市罗田县,开展为期五天的板栗产业专项调研。罗田县板栗种植面积超百万亩,年产量达数万吨,是当地农户增收的核心产业。然而,近年来受品种更新缓慢、产业链条短、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制约,产业发展面临“丰产不丰收”的困境。此次调研前,服务队联合学校食品科学、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师组建专家指导组,提前研读罗田板栗产业历年数据,并与县农业农村局沟通确定调研路线,为精准摸排问题做好充分准备。 调研首站,队员们走进大别山农业智慧园。园区内,智能化板栗分拣车间里,红外分拣机正快速筛选板栗大小、色泽,将不同等级的板栗自动分流至对应传送带。“以前人工分拣1吨板栗需要6个人忙一整天,现在机器每小时能分拣3吨,准确率还能达到98%以上。”园区负责人介绍道。在精深加工区,队员们看到工人正操作板栗深加工设备,将板栗制成板栗泥、板栗粉等产品,“我们去年开发的板栗膳食纤维饼干,在武汉商超上架后很快售罄,这让我们看到了深加工的潜力。”此外,智慧园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令队员们印象深刻,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,即可查看板栗的种植基地、施肥记录、加工流程等信息,科技赋能让传统板栗产业焕发出新活力。 随后,队员们前往位于海拔400余米山腰的板栗种植园。漫山遍野的栗树郁郁葱葱,树下种植的花生、大豆与栗树形成立体种植模式。“这种‘栗+豆’套种方式,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,还能增加每亩地近千元的额外收入。”种植园负责人老张笑着说。队员们还发现,园内每棵栗树上都挂着黄色诱虫板,基地技术员解释:“我们坚持绿色种植,用物理防治替代化学农药,板栗的优质果率从以前的70%提升到现在的90%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种植园还搭建了“板栗认养”平台,城市居民可线上认养栗树,由农户代为管护,成熟后板栗直接邮寄到家,去年通过该模式带动120余棵栗树实现溢价销售,为种植户开辟了增收新渠道。 最后,队员们抵达三里桥村委会。在村委会会议室,一场“板栗产业发展交流会”火热开展,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种植户代表、农产品收购商围坐在一起,畅谈产业难题与发展设想。“我们村有不少老栗树,产量低还容易生病,但村民舍不得砍,不知道该咋办。”村民陈大叔的困惑引发共鸣,收购商也提出“板栗储存期短,遇到雨天容易霉变,损耗率太高”的问题。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,一边结合提前准备的资料,为村民讲解老栗树嫁接改良技术,还分享了板栗真空包装保鲜的小技巧。针对村里电商销售薄弱的情况,队员们现场手把手教村民注册电商店铺,演示如何拍摄板栗生长过程的短视频吸引客户。 五天的调研中,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累计走访板栗加工企业6家、种植合作社10个,完成农户访谈150余次、有效问卷420份,最终形成涵盖“品种改良、绿色种植、精深加工、品牌营销”四大板块的调研报告。接下来,服务队将联合学校专家团队,为罗田县制定板栗老园改造技术方案,并计划开展线上电商培训课程,助力罗田板栗破解发展难题,推动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让“板栗之乡”的美誉结出更多富民硕果。
展开剩余20%图为两名队员正在讨论罗田板栗产业发展新形势。 张晓曼 供图
图为三里桥村干部与队员们交流板栗产业创新构想。 张晓曼 供图
发布于:湖北省宝尚配资-配资平台-股市5倍杠杆-股市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